別具風光的蒙古族祭祀文化--敖包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你靠什麼征服高富帥?
內蒙古大草原的每個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敖包,敖包其實就是一般的位於高坡或者丘陵之上的一種類似建築的東西。從遠處看,就猶如一座座尖塔。每個敖包又有屬於自己的名稱,敖包在牧民的心裡就是神像的象征。
那麼,大傢對於敖包有多少瞭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祭敖包”習俗
“敖包”有用石塊壘起的,也有用土堆起來的,多築於山頂丘陵之上,一般呈圓形,頂端插有柳條等,形似烽火臺。最初都以部落為單位築“敖包”。人們每逢外出遠行,凡路經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馬向“敖包”參拜,祈禱平安。還要往“敖包”上添上幾塊石頭或幾捧土,然後跨馬上路。隨著喇嘛教在蒙古社會傳播,到瞭清朝時期,有瞭以部落為單位,每年舉行一次“祭敖包會”的習俗。
關於敖包的各種說法
一、敖包是歷史上蒙古各部落為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裡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
二、各部落打仗的時候,都要極力搶占山頭。勝利的一方,就把他們戰死的將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上,用石塊將墳墓覆蓋,以作紀念。在長期的征戰中,今天我這一方勝利瞭,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明天你那一方勝利瞭,搶占瞭這座山頭,也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這裡。這樣,一來二去,石堆下雙方犧牲將士的遺體就都埋葬在一起瞭。征戰雙方的任何一方,隻要重新搶占瞭這一片草原,就要帶著各種戰利品前來山頭上祭奠英靈。久而久之,石塊越壘越高,人們便把它稱之為“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