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樂藝術殿堂的獨山花燈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攜帶手機測試人際關系
在我們中國戲劇發展的歷史文化過程當中,獨山花燈作為貴州的一種劇種,婉轉的優美唱調和濃鬱的鄉土氣息,已經漸漸地被我們遺忘。很多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漸漸地遺失瞭。那麼,大傢對於獨山花燈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獨山花燈是佈依族文化之結晶
佈依族是我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自古代社會以來,獨山佈依族對祭祀天地神靈祖先,諸如“請水”、“安靈”、“請神”……等,或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都采用傳統的說唱座唱)形式進行表達和流傳。若有喜慶之集會,必歌必舞以抒情。獨山花燈可謂是佈依族文化的結晶。佈依族民歌多為七字句式,獨山花燈唱詞亦多為七字句式,從這裡不難辨出兩者之間的淵源關系。獨山花燈的曲調中,部分較古老的曲調式與當地佈依族民歌、山歌以及巫師、過陰座唱的音律頗為相似,其師承關系亦是顯而易見。
獨山花燈的表演形式
地燈:不拘場所,隨處可演,稱之為“地燈”。地燈表演多為歌舞,其情節內容較為簡單,伴奏都為打擊樂器,無管弦樂伴奏,故後來的臺燈音樂中,打擊樂層出多變,在伴奏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與此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地燈舞蹈質樸生動,活潑詼諧,富於生活情趣和民族氣息。在表演中,表演者一般持綢緞彩扇和繡花帕作為道具,扇帕動作極具濃鬱的自然色彩和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