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著名戲曲:梨園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看血腥電影還能照吃不誤的彪悍星座女
梨園戲是中國福建省的漢族戲曲之一,梨園戲也一直被人們傳承至今,梨園戲的表演優雅細膩,有著獨特、嚴謹的表達方式。而梨園戲也一直是福建人們在逢年過節時喜歡觀看的戲曲。下面的福建文化就為大傢帶來福建著名的戲曲:梨園戲,一起來看看吧。
梨園戲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廣泛流播於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廣東潮汕及港澳臺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梨園戲在發展進程中,有大梨園過去成年演員的班社)和小梨園兒童演員的班社)之分,大梨園本地人俗稱“老戲”,又有“上路”與“下南”之別。元代各省設“路”,泉州人把福建以北叫做“上路”,把自己叫做“下南人”。上路老戲就是指來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劇種,而下南老戲就是本地戲。小梨園,泉州人叫做“戲仔”,又叫“七子班”,早在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閩南泉州、漳州一帶的民間,就盛行一種“優戲”。這種土生土長的劇種,唱的是閩南土腔土調,後人稱之為“下南腔”。演唱內容多是南曲曲牌體的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