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音樂溯源與藝術特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如何拒絕十二星座?
十番音樂是福州和閩西客傢流傳的一種器樂演奏曲,十番音樂從清朝開始傳承,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所使用的樂器隨著時代發展,而慢慢改進,在福建人的一些婚喪嫁娶時經常能夠聽到演奏十番音樂。對於十番音樂你是否還想瞭解更多?下面一起來看看福建文化之十番音樂溯源與藝術特色吧。
十番音樂以它獨有的魅力,在民間廣泛流傳近三百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它所使用的獨具特色樂器起瞭不可低估的作用。傳統十番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雲鑼、狼串、大小鑼、大小鈸、清鼓等十種。隨著十番音樂的不斷發展與演變,又加進瞭笙、木魚等樂器。十番音樂的樂器十分古老,應是樂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時期我省閩清籍音樂傢陳兩所著的《樂書》中便有記載。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講究。主要是應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以及傢宴等民俗活動中。十番音樂的曲牌大多取材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體現一定的意境,有的還表現瞭古老的傳說故事。
茶亭十番音樂的代表曲目有《秦樓月》、《水底天》、《蓮花冊》、《雁來雲》、《石榴花》等。茶亭十番音樂不僅流行於福州市內,也流行於福州周邊農村及福州下屬的五區六縣,還流傳到寧德、建陽、南平、古田、福安、柘榮、霞蒲等地。茶亭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兩種,其演奏位置的排列十分講究。茶亭十番音樂主要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及傢宴等民俗活動中。曲牌大多表現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或體現一定的意境,或描述古老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