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的河北井陘拉花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動不動就甩出鄙視鏈星座
井陘拉花源於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的民間街頭花會,形成和流傳於河北省井陘縣,至今有數百年的歷史,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素有“山西梆子不離口,井陘拉花遍地扭的美稱”,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井陘拉花的起源
井陘拉花類屬北方秧歌。井陘拉花產生並流傳於河北省井陘縣境內,是一種當地特有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起源於明清,源遠流長。井陘拉花源於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之時的街頭廣場花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井陘拉花經過多次挖掘、整理、發展,享譽全國,名揚海外。井陘拉花有多種流派沿傳,有關“拉花”稱謂的傳說很多。一說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過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稱“拉花”;又說“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諧音;還說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井陘拉花的傳說
傳說一、說的是宋末元初,井陘深山裡有一個殘忍無道的歹徒,占山為王,經常搶劫民財,殘害百姓,每逢年關,都要下山搶男霸女。當地百姓恨之入骨,便想除掉這個惡貫滿盈的山大王。有一年春節,他們選拔瞭一夥膽大心細、武藝高強的青年男女,裝扮成村姑、花童、漁婦、田公、貨郎等,身著五顏六色的彩衣,手持精巧美麗的花傘、花扇、花瓶、花籃、霸王鞭等物件,暗中攜帶著各種兵器,佯裝途經山寨,故意讓強盜劫掠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