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特有的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思想及行為比同齡人更超前的星座
中華文化歷經多少年,那麼中華的飲食文化也就伴隨瞭多少年。並且由於地域,環境,氣候的不同衍生出中華豐富多樣的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通過飲食更能反應出一個民族的生活特點。
今天就一起走進並探索達斡爾族文化中特有的飲食文化。
飲食結構是一個民族很重要的特征,達斡爾族早在契丹時就耕種,飲食結構也比其它北方少數民族豐富的多,飲食是由生存環境和條件決定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變化,達斡爾族同其它北方少數民族有許多飲食方面相同或近似。在多年的生產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達斡爾族的早期農業主要是種植稷子、蕎麥、燕麥、大麥等早熟作物,故主食方面有米食和面食。米食以稷子米飯為主,分為兩種,一種是把稷子用鍋蒸熟,晾幹後碾成米叫“敖蘇莫”,這是他們的主要飯食。
另一種是把稷子直接碾成米叫“希基莫”,除作幹飯外可作粘粥,還可再壓成面作糕點。面食主要是蕎麥面。從民國年間開始,達斡爾人從漢族農民那裡學會瞭種谷子、玉米、小麥、黃豆等農作物。
經過加工碾成米的大麥(木器給勒),燕麥(誇林頗)也可以做成幹飯或稠粥,就著禽湯或拌以鮮、酸牛奶進食,如果在粥裡加上點狍子肉,則更受老年人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