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美味,土傢族的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你的三觀到底正還是不正
飲食文化反映瞭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的方式、過程和功能等結構組成的一個總和。它是一個民族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思想和哲學。同時一個地方的飲食也受到環境,生產力的影響。在土傢族文化中飲食這方面就有著較重的地域色彩。
飯外,以包谷飯最為常見,包谷飯是以包谷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馓也是土傢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傢族菜肴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
土傢族的飲食傢傢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肴,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谷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傢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傢族民間十分註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傢傢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幹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傢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