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獨龍族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虎女是怎麼變成金鳳凰的
主要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獨龍族,因為以種植、狩獵以及采集為主,所以飲食習俗一般都受到居住地自然環境的重要影響。獨龍族亦得名於他們的居住地——獨龍河谷。
那麼在獨龍河谷的獨龍族文化裡有什麼樣的飲食文化呢?一起去看看吧!
飲食習慣
獨龍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蕎、青稞、馬鈴薯、芋頭和黃豆為主,輔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動植物。獨龍族有日食兩餐的習慣。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燒烤洋芋。晚餐則以玉米 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飯為主,也用各種野塊生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餅或粥食用。
獨龍族民間仍然保留許多古樸的烹調方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用一種特制石板鍋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時,多選用阿吞或董棕樹淀粉,用鳥蛋和成糊狀,然後倒在燒熱的石板鍋上,隨烙隨食,別具風風味。
獨龍族日常菜肴有種植的洋芋 豆莢 瓜類,也有采集的竹筍 竹葉菜及各種菌類,食用時通常都是配上辣椒 野蒜 食鹽後一鍋煮熟而食。冬季是獨龍族地區狩獵的旺季,獵獲的野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時,都先把牛肉風幹,然後微火烘烤,再搗成絲狀,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塊,密封在竹筒內保存或隨身攜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