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牛崇拜產生的戲劇形式:岑溪牛娘劇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虎臥室擺放什麼增加運勢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千百年來,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匯成瞭一個新的中國。戲曲源自於民間。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瞭不同的戲曲,由春牛崇拜產生的岑溪牛娘劇是怎樣的呢?不妨來戲曲大全裡看看。
牛娘劇又牛歌戲,稱每逢春節前後,當地群眾自發演出牛娘劇,開展迎春活動,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牛歌戲發源於廣西東南部主要是藤縣,平南地區),是流行於兩廣地區的以當地方言為唱詞的極具民俗特色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牛歌戲言語通俗,形象生動含蓄,諧趣調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臉譜和扮相;有唱詞和特定音樂結構。如果說京劇是國粹的話,那麼牛歌戲便是廣西的“區粹”。
岑溪牛娘劇是岑溪老百姓最喜愛的地方戲,其演出形式有點象東北的“二人轉”,歌詞每句七字,有點象七律,但不要求象七律那麼工整,可押白話韻,易聽、易懂、易記,深受老百姓的歡迎。作為《中國戲曲大全》裡的劇種,與其它地方的一樣,牛娘戲的應運而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伴隨著。
元末明初,岑溪流行著唱春牛的習俗。每年開春,農人便在村頭曬坪,用泥塑成春牛,由當地有名的長者執鞭抽牛,口中念念有詞,有說有唱,保佑天宮風調雨順,接著圍觀的群眾也爭相舉鞭抽打春牛,邊打邊唱,手舞足蹈,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