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戲劇演繹的歷史,文姬歸漢的故事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這些星座的胸部就是閨蜜一手帶大的
蔡文姬是東漢大文學傢蔡邕的女兒,因為種種原因蔡文姬到瞭胡人那邊,但是後來輾轉多年最後有幸回到漢朝,更是續寫瞭漢書,不僅成為一代大文學傢更是詩人、音樂傢,你想要更多的瞭解這位命運多舛的才女嗎?本期戲曲大全為你解析。
“文姬歸漢”講的是東漢蔡文姬的故事,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苦難女性,在歷史上影響頗為深遠,亦是一位讓後人心存敬意的文化大傢,她與李清照、卓文君、班昭並列我國古代四大才女。
她是大文學傢、大書法傢蔡邕的女兒,生於洛陽長於洛陽,死後也安息在洛陽,被後世譽為史學傢、書法傢、詩人和音樂大傢,代表作有《續後漢書》、《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等。
《悲憤詩》為我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郭沫若說:蔡文姬的《悲憤詩》是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上世紀50年代末,郭沫若創作完歷史劇《蔡文姬》,北京人藝就把它搬上舞臺。一經亮相,便成為戲劇界最走紅的一部名劇。1978年,北京人藝原班人馬重演這部戲,人山人海的觀眾居然把劇院廣場的南墻擠塌。人藝建院50周年,以徐帆、濮存昕、梁冠華為陣營的復排版《蔡文姬》再次引起轟動。2013年,人藝為紀念建院60周年,第四代人藝演員又開始《蔡文姬》的復排,人藝老導演、原周近的扮演者蘇民老先生說,《蔡文姬》和《茶館》是人藝的精品劇目,但隻有《蔡文姬》這曲戲,出現瞭四代人藝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