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故事之端午為什麼掛艾葉?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鼠2018年10月運程解析
端午節相信作為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大傢所熟悉的端午節。當然童鞋們也都都知道端午節是為瞭紀念詩人屈原,那麼隻有這些嗎?這樣可不夠哦,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葉。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瞭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兇化吉,充滿瞭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隻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艷之時。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瞭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