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的來歷,重陽節的傳統故事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愛情之路坎坷的生肖排行
重陽節相信作為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每年的九月初九也就是大傢所熟悉的重陽節。那麼童鞋們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說起來啊小編還是那天生日呢,閑話不多說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重陽節的傳統故事。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瞭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傢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源頭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傢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瞭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註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瞭重陽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