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踩高蹺的傳說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生肖農歷三月運勢全解
踩高蹺很多人都知道,但平時可能很少見得到,隻有在節日或一些其他場合才能見得到,那麼踩高蹺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裡他的表演是出於什麼呢?有沒有同學知道呢?沒有的話沒關系,下面小編就帶大傢一起來看看踩高蹺的傳說吧。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紮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臺,因此深受群眾喜愛。
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裝扮戲曲折子,如《管甫送》、《鬧天宮》、《八仙過海》、《水漫金山》等等。踩高蹺的角色,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水漫金山》中的法海木腳高達4尺,小沙彌2.5尺,魚兵蝦將因要翻滾起撲打,所以木腳隻高1.5尺。
民間有一種傳說,說是以滑稽著稱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晏嬰,一次出使鄰國,鄰國國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裝一雙木腿,頓時高大起來,弄得那國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題發揮,把外國君臣挖苦一頓,使得他們還狼狽。據此,踩高蹺活動由此流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