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故事之東北殺年豬習俗由來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面對辭職沖動,你要用什麼方法抑制自己
經常聽朋友說,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今天小編要給童鞋們說的也是豬,在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裡東北甚至好多地方都有殺年豬的習俗,那麼為什麼要殺年豬你們知道嗎?不知道的話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豬是東北農村飼養最普遍的傢畜。考古學傢們發現,至少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瞭很發達的養豬業。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所以農村一直把養豬作為傢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人傢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豬,少者可供自給,多則可出賣換錢,“圈裡養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傢道殷實的標志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傢的美好願望。
養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傢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原因是傢裡養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殺或賣),平時殺豬傢裡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瞭換錢花。隻是在五月節端午節)和八月節中秋節)才舍得花錢到集市上買幾斤肉解解饞。所以過去東北人把“豬肉燉粉條子管夠吃”視為很難得的“口福”。
惟獨過年春節)是個例外,進瞭臘月,大部分人傢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東北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瞭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瞭臘月就是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瞭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