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之紙上談兵的典故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這些星座女生娶後很幸福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劇中曾有個一句話:“年輕人,不要取笑紙上談兵。這紙上之功,大有深淺!”紙上談兵是褒義還是貶義的呢?有人說受不瞭你的愛隻是紙上談兵。本期民間故事就為你介紹紙上談兵的典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瞭,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麼?”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傢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