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聲音“活化石”-八音坐唱
佈依族的八音坐又被我們稱為“佈依八音”,是佈依族世世代代一直度在流傳的一種民間曲藝的說唱形式,因為歷史非常的悠久,音樂曲風婉轉優雅,民族特色濃鬱因此也被我們稱為天籟之音。
那麼,大傢對於這種音樂形式是否瞭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八音坐唱的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有座彈唱和帶戲劇性的演彈唱等。“八音坐唱”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在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是深受佈依族人民喜愛的民族說唱藝術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目有《佈依婚俗》、《賀喜堂》、《胡喜與南祥》、《迎客調》、《唱王玉蓮傳》、《敬酒歌》、《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四十餘個,主要有:《福滿堂》、《賀壽堂》、《戈然》、《拜堂調》、《盼郎》、《哥妹調》、《來去來》;坐唱《胡喜與南洋》片段;佈依戲《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調:昂央》等,內容主要取材於佈依民間口頭文學,民間音樂和說唱藝術,表現出佈依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豐收的向往、對愛情的追求、對醜惡的鞭撻。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蘆琴(葫蘆胡)、月琴、刺鼓(竹鼓)、簫筒、釵、包包鑼、小馬鑼等八種樂器圍圈輪遞說唱。表演以第一人稱的“跳入”唱敘故事,以第三人稱的“跳出”解說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葉等佈依族樂器進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時,男藝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則在原調上進行演唱,這樣不僅可以產生強烈的音高和音色對比,還能增加演唱的情趣。演唱時唱腔用佈依語,道白用漢語,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樂隊人員分擔角色。曲牌有正調、正音、走音、自路板、長調、倒長調、反簧調、倒茶調、吃酒調等三十多個,可單獨演奏,也可邊奏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