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油香”習俗與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星座上小學會遇到什麼奇葩人物?
油香是地處西北的回族、東鄉族等民族的一些傳統的食品之一,有些地方也稱這個為“香香鍋”。在一些特別的宗教節日與宗教活動時,人們都會特別的機會“油餅”的稱謂。那麼,大傢知不知道回族的“油香”習俗與文化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油香的分類與制作
分佈各地的回族在油香制作的原料上分為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口味上有如“西北回族中有發酵面咸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燙面油香,發酵面油漩子等;泉州、揚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大部分回族聚集區的油香是圓形的,但個別地區有的也不一樣,如四川閬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圓餅狀,而是圓柱形的,很象杯狀的蛋糕。
油香習俗的特點
一)不請阿訇不動油鍋。有的地區回族中傳有“不請阿訇不動油鍋”之語。這是由於在回族的命名、割禮、婚姻、喪葬、節日等習俗中,阿訇往往以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各種儀式。所以,如果哪傢準備做油香,必先將阿訇邀請回傢念經,然後再動油鍋。
二)制作時務必清真潔凈。回族人制作油香十分講究,掌鍋人“炸前要洗大、小凈,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長的,有經驗的人掌鍋,鍋旁要點香,道過‘太思米’才下鍋。炸時,忌諱未洗過大凈的人接近鍋頭,為防止未洗大凈的人闖入屋,要在鍋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凈”且“油香炸好後,要把面子放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