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虎的戀愛熱情能維持多久
道教是咱們中國本土的一個宗教,以“道”位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傢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防暑衍化形成。那麼,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是什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吧!
什麼是道教: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道教”。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鬥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國傢級道觀位於洛陽上清宮。
據道書記載,始於龍漢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說法度人,傳至世間,開宗演教於軒轅黃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與崆峒問道,闡揚理論於道祖老子約前570—前400)函關授經和西行傳教,活躍民間於漢末建立太平道的張角活動於約168—184年)和組織五鬥米道的張修活動於約178—191年)。故奉元始天尊為鼻祖、軒轅黃帝為始祖、太上老君為教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