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道教養生之道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你和母親前世是什麼關系
道教,是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樂生、重生和貴術。在長期的修道證真的過程中,創立瞭系統的養生理論,形成瞭道教養生學,堪稱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集大成者。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學習道教的養生之道吧!
一、養神之道
道教和道傢雖然並不相同,但道教始終以道傢尤其是老莊哲學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法論作為其養生學的理論墓礎、方術來源和實踐規范。道傢宣揚清靜無為、靜觀玄覽、含德抱一、虛心坐忘,追求內心的安寧,主張“道法白然”。道教繼承這種離俗超凡的精神,發展並實踐為出世的養神之道,以“清靜無為,離境高坐”為其主要特征。
養神之道的上限極難確定,早在《老子》、《莊子》和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專氣致柔”的養神之道。《老子》中“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等論述,原始道典《太平經》中詳盡地論述瞭守一、潛心養的方法,認為養神乃一切養生的烤礎和前提。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張欲長生不死須恬偷澹泊、滌除嗜欲,必須靜寂無為,忘其形骸。魏晉時在上層社會中頗具影響的上清派,創建瞭較為系統的存思“丹田”之道。南北朝時的著名文學理論傢劉把在《滅惑論》中將“清靜無為”列為道教養生的最上乘等。但最為系統地論述道教養神之道的代表作,還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據《莊子·大宗師》中記載的顏回“坐忘觀”而撰寫的《坐忘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