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相信很多信佛教的人都對觀音菩薩並不是特別的陌生,但是,由於我們對於神的尊重,所以我們都不太隨便去亂說或者亂碰這些神明。可是,我相信很多人,對於神明的性別都特別的希望瞭解。那麼,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可謂傢喻戶曉,婦孺皆知。提起觀音,在我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的是一位頭戴寶冠,身披瓔珞,錦衣繡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臺,法像端莊,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千百年來,這一形象似乎已經固化在瞭我們的頭腦裡。“女大十八變,變作觀音面”,在不少人看來,觀音就是一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時她又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及時地給以關愛和救助,殊不知觀音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
印度佛教的觀音呈男性,是在印度傳統佛教輕視女性,甚至認為女性得道隻有在轉為男身之後才能實現的觀念背景下產生的。古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存在著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大種性。女性的地位和首陀羅一樣,處於社會的最低層,是最低賤的一類公民。她們隻是男性的附庸,沒有任何的社會權利。《摩奴法典》說:“誘使男子墮落是婦女的天性,……因為在人世間,婦女不但可以使愚者,而且也可以使賢者悖離正道,使之成為愛情和肉欲的俘虜。”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們出傢,割斷和傢庭、社會的一切聯系,過禁欲行乞生活,嚴禁女性入教;並將婦女與禽獸、魔鬼相提並論,認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學道的大敵和破壞者。原始佛教在創建、鞏固、宣揚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同時,吸收婆羅門教的觀音信仰創造瞭自己的菩薩,名叫“馬頭觀音”或“馬頭明王”。此時的觀音,無論從形象上看,還是從功法與職司上看,都保留著“雙馬童神”的諸多特點,其形象依然是小馬駒。公元前後,隨著大乘佛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馬頭觀音”開始改作男人身。同時,佛門弟子還對這位男相觀音的身世作瞭許多新的解釋,把他說成是阿彌陀佛的長子,與其二弟大勢至菩薩輔助其父,弘化佛法,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肋侍,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