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廣東木偶戲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一地雞皮疙瘩,屬鼠肉麻指數
中國廣東的木偶戲文化是流行於廣東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文化,大約在元代由閩西傳入潮州的,廣東的木偶戲的種類有很多,各自分佈在省內的粵語、潮語、客傢語等等一種戲曲。那麼,大傢對於廣東的木偶戲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廣東木偶戲文化吧!
中國木偶戲始於漢代,發展於唐、宋,盛行於元、明、清。古時稱“傀儡戲”。廣東木偶戲,大約在元代由閩西傳入潮州。明、清兩代,粵西的吳川、電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帶木偶戲相當興盛,因此,人們稱粵西地區是廣東的“木偶之鄉”。
廣東木偶戲的種類很多,計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鐵枝木偶、佈袋木偶等。各自分佈在省內粵語、潮語、客傢話、雷州話等文言區,各個種類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縱技藝以及藝術風格,彼此有異,豐富多彩,均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藝術。
高州木偶戲
被譽為“百年古傀儡,時代新經典”的具有400多年歷史的高州木偶戲,今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高州木偶戲以高州白話演出,唱詞為7字詩體句式,唱腔稱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調為基礎,以敘事方式進行。木偶戲內容多取自歷史演義、公案小說、民間傳奇、神話故事,傳統劇目不下數百種。所演人物忠奸、善惡分明,對群眾有傳播歷史知識和傳統道德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