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劉三姐歌謠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討厭別人嫌棄自己顏值低的生肖女
我們都知道,天下最美的地方就是廣西,人們愛唱歌鳥兒愛啼叫。在廣西,作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劉三姐歌謠”也是山歌傳承以來最久的一種民間曲藝。那麼,大傢對於劉三姐的歌謠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領略劉三姐的歌謠文化風采吧!
壯族民間認為,“歌圩”是劉三姐傳歌才形成的,劉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標志。歌圩的歌就是劉三姐的歌。劉三姐被廣西民間視為“歌仙”,宜州市是劉三姐歌謠最有代表性的地區,被認同為劉三姐的故鄉。劉三姐歌謠大體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性,傳承比較完整,傳播廣泛。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被視為“神女”。
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瞭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