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的藝術曲調:芒康弦子舞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星座健康指南
我們都知道,在西藏很多地區的生活條件都是比較艱苦的,在艱苦的雪域高原環境裡,他們不會因此而失去對於快樂的追求,在長時期的生產和勞動當中,創造瞭很多震撼心靈的歌舞。芒康弦子舞就是屬於西藏的舞蹈。那麼,大傢對於這種舞種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則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芒康弦子舞,藏語稱“蕃諧羌”,是流行於西藏昌都芒康縣一帶的民間歌舞,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古道神韻”。它以弦子為伴奏樂器,每逢節日,人們相聚一處,跟隨亦琴亦跳的領舞人,甩動長袖,蹁躚起舞。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表演體系完整,高原特色濃鬱,是藏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2006年,芒康弦子被列入首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芒康弦子舞的來歷
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就有跳弦子舞的歷史,但那時的弦子舞是以單一的拉唱為主,傢庭形式的小型歌舞。唐朝時期“茶馬古道”的開發給芒康弦子舞註入瞭創新和發展的生機。聰明的芒康人民在與其他民族和周邊地區的交往中,不斷地吸收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不斷地增色滋補,不斷地發展創新,再與現在的歌舞相結合,以悠揚的歌聲伴隨著優美的舞蹈,又以生活為題,人人創作,人人唱跳,人人加工,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獨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是群眾性的一種愛好和娛樂,成為藏民族文化藝術歷史長河中的珍寶,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古道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