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藝術“奇葩”--漢沽飛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星座如何尋回你丟失的愛情
天津文化歷史悠久,天津地處我國渤海灣,它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天津文化雖然融入瞭很多西方文化要素,但它依然傳承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接下來就由小編我為大傢解析一下天津藝術奇葩漢沽飛镲。
漢沽飛镲是沿海漁村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漢族傳統民俗藝術。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鬱的地方特色,寄托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中,“漢沽飛镲”列傳統民間音樂項——鑼鼓藝術類首位。
漢沽飛镲大約產生於清朝光緒初年,解放前養船人傢都有“飛镲”的道具。用於出海作業,漁業豐收、捕撈歸來等喜慶活動及酬神。
漢沽飛镲
作為一種漢族民俗文化,漢沽飛镲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遍及全區各街、鎮,已超出沿海漁村的范圍,但還保留著沿海漁村的風采,特別是長蘆鹽場、楊傢泊鎮、河西街等群眾自發的飛镲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賦予新的時代色彩。漢沽“飛镲”原始用四對镲,功能是樂器,又是道具,一面大鼓,兩面大鐃為演奏樂器,四名耍镲人的耍镲技法有:“淴镲”、“镲縷”、“掏镲”、“懷镲”、“分镲”等等。與大鼓、大鐃有機結合,邊演奏邊耍镲,做出各種動作,如:老樹盤根、插花蓋頂、亮翅等等,正是鑼鼓喧天、龍騰虎躍、海鷗翱翔,以慶漁業豐收,歡送傢人出海作業,表現瞭漁民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勇敢無畏的氣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大海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