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漢族地方戲之一的哈哈腔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鼠怎樣避免吸二手煙
哈哈腔又被稱為柳子調、喝喝腔,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主要流傳於河北地區的漢族地區戲曲之一,哈哈腔在流傳過程中,由於不同的地方語言和民間藝術的影響,逐漸形成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東、中、西三路流派,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哈哈腔的歷史沿革
作為古典藝術的哈哈腔,大約形成在明末清初,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哈哈腔是河北省影響較大的地方劇種,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期,其流佈區域曾經覆蓋瞭河北省的保定、滄州、衡水、石傢莊、廊坊以及山東的惠民、德州等地區。21世紀主要流行在河北省的保定、滄州、衡水、廊坊、石傢莊,仍然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
哈哈腔的表演風格
土生土長的哈哈腔,在表演行當方面,雖生旦凈醜各行皆有,但小生、小旦仍不失其為主要行當。整個劇種的表演特點以細致、逼真、輕松、幽默見長。像汲水、紡線、梳頭、縫補、做鞋等動作,表演者極善於通過藝術手段細膩地表現出來;在戲中,各種行當常常出現一些引人發笑的表演動作和詼諧風趣的唱念。因此,哈哈腔也是一個具有喜劇表演風格的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