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廈門歌仔戲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就算愛你這些生肖男摳門是天性
歌仔戲是什麼呢?想必大多數閩南人對歌仔戲並不陌生,因為它是福建省閩南方言的一種漢族戲曲,它也是中國戲曲劇種中唯一誕生於臺灣的劇種。那麼,你想知道它的來歷嗎?它又有什麼神秘故事呢?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廈門文化吧!
文化是什麼?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文化下一個定義。是文字?藝術?誰也說不清。
每一種文化的產生,並不是必然的,它是人類在生活勞動中與環境,背景,時代慢慢融合,逐漸形成的。甚至文化並不是人們特意創造,而是在一個逐漸的過程中漸漸凝聚起,具有生活,背景,地域特色。因而每一種文化都有適合她自己的領域。
歲月滄桑,廈門戲曲從昨天走向今天,經歷瞭許多曲折,漸漸深深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紮瞭根,成為民間生活中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其中歌仔戲在其中扮演瞭很重要的角色。
歌仔戲又名鄉劇, 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臺灣,帶去瞭“龍溪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瞭“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臺灣流行,1928年後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樸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廠攝制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電視戲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