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戲曲的奇葩:河北梆子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一個愛情故事讓你瞭解12星座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它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的反應現實生活,具有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劇種之一。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河北梆子戲曲吧!
河北梆子起源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陜梆子蛻變而成,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山陜梆子流入河北的歷史較久,在清代有關記載中,有的稱秦腔、有的稱亂彈、有的稱西部,有時也叫弋陽梆子。其具體流入時間,據劉獻廷之《廣陽雜記》載:秦優新聲,有名亂彈者,其聲甚散而哀。
劉生於清順治五年,逝於康熙三十四年1648-1695年),所記是十七世紀末他在北京及其周圍地區的見聞,證實此時京畿地區已有“秦聲”或謂“亂彈”即梆子腔)在流行。至乾隆時,秦腔愈益盛行,對昆曲已形成壓倒之勢,如乾隆九年1744年)的《夢中緣傳奇》序載:“長安(北京)之梨園,所好唯秦聲、羅、弋。厭聽吳騷,聞歌昆曲,輒哄然散去。”此後,“至嘉慶年,盛尚秦腔,盡系桑間濮上之音。”《都門紀略》詞場序)以上所列,說明至遲康熙中葉京畿地區已有瞭秦腔,延至乾嘉一直有演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