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樂“活化石”智化寺京音樂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生肖最喜歡的水果種類
古老的智化寺京音樂在我們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當中占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它融合瞭中國古老的宮廷音樂、宗教音樂以及民間因為為一體。那麼,大傢對於北京的智化寺京音樂文化瞭解有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北京智化寺始建於明代正統九年1444),初為明英宗時期司禮太監王振“舍宅為寺”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化寺京音樂至今已傳承五百六十多年,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樂由公元1444年傳襲至今已有二十八代傳人。智化寺京音樂的訓練歷代都十分嚴格,在招收、訓練門徒上,隻收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入寺後必須經過七年嚴格的音樂訓練,外寺僧徒,必須在訓練完成後,經智化寺承認,以能夠與智化寺僧徒合奏的方為達到演奏標準,演奏中對演奏技巧有嚴格的規定,對樂曲不得隨意增刪變動,因而,智化寺京音樂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忠實地保存瞭中國古老音樂文化的風貌。
智化寺京音樂包括誦經、管樂、法器三個部分,以突出管樂演奏為主要特點。演奏的樂曲分單曲、套曲。單曲即單獨演奏的曲牌;套曲即為若幹曲牌的聯綴演奏。套曲分中堂曲和料峭兩種,中堂曲用磚寺內白天的佛事活動,料峭於夜間放焰口時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