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打邊舞的京西太平鼓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鼠的和什麼屬相最配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舞蹈,在當地的民俗活動當中發揮瞭很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就一直流傳。我們都知道,太平鼓是一個具有強烈的北京文化特征。那麼,大傢對於太平鼓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京西太平鼓的藝術特色
京西太平鼓是以鼓為道具的舞蹈,擊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太平鼓是一種有柄,有環的單面鼓,圓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紙做的,鼓邊上配幾個紅色絨球,鼓柄下端拴幾個閃亮的小鐵環。耍鼓時,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邊打邊舞“咚咚”的鼓聲和“嘩嘩”的金屬聲清脆悅耳。“鐵環震響鼓蓬蓬、跳舞成群歲漸終,見說太平都有象,衢歌聲與壤歌同”。
作為這一舞蹈品種的標志性舞具——京西太平鼓有著別具一格的伴奏形式,伴奏樂器有:板胡、二胡、鼓、鑼、號等樂器,同時還有伴唱的歌詞,伴唱的歌曲有“四季歌”、“十二月歌”等曲目;表演套路上有鬥雞、串花琵琶、大圓鼓等,繞八字、園鼓、兩頭忙、紮花籬笆,臥娃娃等幾十套動作、十分風趣,滑稽幽默;太平鼓表演可邊打邊舞,也可間打間舞,舞離不開鼓點,鼓點又隨舞而變化,達到鼓和舞的和諧統一,形成清脆多變的影響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