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特色鮮明的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的生肖配對
飲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要生存就離不開飲食,但是人卻可以把飲食演變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而不僅僅隻是用來補充營養。
那麼,壯族文化中具有特色鮮明的飲食文化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食俗
壯族飲食文化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壯族以大米、玉米、紅薯為主食,年節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時才開始盛行食牛肉,少數山區仍存古俗。
主食
壯族以水稻作物為主食,以玉米、番薯、麥類為輔的主糧隊伍。我們知道,廣西地區是野生稻的故鄉之一,壯族先民應是最早栽培水稻的一個民族。到瞭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青銅工具和鐵制工具的出現,壯族先民的農業生產有瞭較大的發展,至遲在漢代,他們就確立瞭水稻的主糧地位。唐、宋以後,壯族地區的水稻種植進一步發展,同時引進和擴種瞭不少其他糧食品種。明、清之際,壯族飲食結構中主糧隊伍的構成發生瞭較大的變化,逐步形成瞭現如今的飲食結構。
副食
總古至今,壯族的動植物資源就非常豐富,副食品種更是包羅萬象。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裡長的、水中生的各類可食動植物人們都會拿來烹制。這些副食品資源,主要分為肉和疏菜兩大類。壯族人民還利用糧食、薯芋和豆類加工制成粉絲、粉條、磨芋豆腐、豆腐等副食品。壯族喜食醃、生、酸、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