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民族特色的京族的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全面解析:什麼是邊界星座?
京族人民主要聚集在依靠著大海邊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他們主要從事海洋業,飲食習俗上與其他民族也有些不同。那麼,你知道京族人民的日常飲食習俗嗎?小編收集瞭一些資料,想知道的話,一起來瞭解一下京族文化中的特色飲食文化吧!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京族過去被稱為越族,1958年正式改名為京族。京族主要從事沿海漁業。京族三島又發展瞭農業、魚類加工業和人工珍珠養殖場。
京族主要從事海洋漁業,同時又受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表現在飲食習俗上就是從大米為主食,紅薯、芋頭為雜食、喜食魚、蝦、蟹、魚汁及糯米制品。
過去京族人一般以雜糧為主食。雜糧主要有玉米、紅薯、芋頭、狗尾粟、鴨腳粟等。把玉米磨成粉狀或碎粒(紅薯、芋頭則切成碎塊),再摻進少量大米熬成一大鍋稀粥,一日兩餐或三餐,很少能吃到大米幹飯,生活是極為困苦的。然而,他們卻在飲食習俗方面有許多獨具風味的傳統食品,而且其中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耐人尋味。
1.糯米糖粥
京族人普遍喜歡甜食,特別喜歡糯米糖粥。其煮法很簡單:將糯米淘凈水煮,至將熟時,加糖再熬,至米爛水有膠質即成。若煮得好,那糖粥亮晶晶、甜潤潤、香噴噴,很是誘人。逢年過節,京族人都要吃糯米糖粥;祭神祀祖最不可少的祭品也是糯米糖粥;平時傢中來客,主人免不瞭要捧出糯米糖粥來招待,要是一時拿不出,也會將就一下,來一碗紅薯糖湯、粉絲糖湯或綠豆糖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