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館子全天候 宋代酒樓風貌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爆笑公交車上的十二星座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飲食文化相當繁榮的一個時期,以追憶南宋都城臨安為內容的《武林舊事》一書為例,提到當時都內有名的酒傢就有29間,可見當時下館子吃飯對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瞭,那麼就一起來瞭解宋代酒樓的風貌吧。
宋代,人們想下館子可以說是全天候的瞭。以往的市場是這樣的,“日中為市,日落散市”,但到瞭宋代,這個規矩被打破瞭,飲食業在經營時間上,上下延長,甚至全天候經營,這樣錯過飯食的人們就不會餓肚子瞭。
比如東京,夜市開到三更,到瞭五更又開張瞭。如果在熱鬧的場所,則通宵都不會關門。在夜市上,你能吃到豬胰胡餅、和菜餅、灌腸、香糖果子之類。即便是冬月裡,大雪天,夜市也會照常經營,你會吃到抹臟、紅絲、水晶膾、煎肝臟、蛤蜊、螃蟹、胡桃、鵝梨、石榴、糍糕、團子之類。
等到三更,賣茶的小攤販也出動瞭。如果想喝酒,更不用擔心瞭,所有的酒肆瓦市,實行的是全天候營業。
混酒店,自古就並非易事。宋代,專門掌勺做菜的叫“鐺頭”,端菜的小二叫“行菜”,他們可都是經過專門訓練的,鐺頭能燒制熱的,冷的,溫的,整的,精澆的各種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