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而食 季節性很強的老北京糕點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哪些星座的愛情最隱秘
老北京的糕點,尤其是古時候的宮廷糕點,歷來是非常有名的,過去老北京把糕點叫做“餑餑”,賣糕點的店鋪叫做餑餑鋪,雖然現在不這麼叫瞭,但有名的那些糕點鋪,例如稻香村之類,依然還是那麼有名。有研究的食客應能發現,老北京的糕點季節性很強的,那麼就讓飲食文化為你介紹。
北京的糕點業的特點十分突出,它吸取漢、滿、蒙、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融匯南、北、葷、素、甜、咸之特點,形成瞭與其它地區所不同的“京味糕點”。
老北京人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及祭祖敬神、婚喪嫁娶、生辰壽日都離不開糕點;一些小康人傢還把糕點當作早點和夜宵,或用來做招待客人的茶點。因此,北京的糕點鋪特別多,而且,除糕點鋪外,一些副食雜貨店也兼賣這些糕點。
老北京人把糕點鋪稱為餑餑鋪。“餑餑”一詞始於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後,市面上出現瞭以蒙古餑餑為主的民族食品,經營這種食品的稱韃子餑餑鋪。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又帶來瞭南方糕點,經營這種糕點的稱南果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