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天籟之音”-西坪民歌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一說分手就絕不回頭的生肖女
西坪民歌內容涉及瞭很廣的一些內容,幾百年來綿延不衰。西坪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現存民間音樂中極為正規的遺產。我們都知道,西坪民歌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民間曲藝。那麼,大傢對於河南的西坪民歌有多少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西坪民歌的歷史淵源
據考證,漢時西坪地區民間已有歌謠傳唱,到瞭唐代開始盛行。該處深山區從很早以前就有“唐將”班子在一起幹活的習俗就是換工班子)。傳說李淵建唐後,怕有功的兵將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集體留在河南西部和陜西東部的深山裡開荒種地生活單調枯燥,他們就在勞動時唱歌、打啞謎、喊勞動號子等,以消除疲勞,解除苦悶。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煙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先後6次移民與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區的移民相匯於西坪,各種文化雜交、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促進瞭西坪民歌的大繁榮、大發展。於是民歌這種民間傳統藝術就在西坪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發展、流傳下來。
西坪民歌的藝術特色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其中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濃鬱。西坪民歌的勞動歌中有勞動號子、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作用;有田歌、漁歌,描繪勞動情景,訴說勞動感受;有工匠歌、采茶歌,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見長。有的勞動歌形象表達瞭勞動的辛苦還不乏幽默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來。要得回來早,除非鐮掉瞭。回來打二更,吃飯要點燈。出去尿泡尿,回來雞子叫。燒水洗洗臉,亮星還在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