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星座”學說:二十八星宿分別是什麼
文章分類:星座
你也會想看的:有個風象星座的閨蜜是什麼體驗?
中國古代對於天文學的研究開展的非常早,雖然並沒有什麼先進的科學手段進行輔助,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們的祖先對天文的研究。二十八星宿就是我們祖先長期研究天文的主要成果,堪稱是中國式的“星座”學說,那麼二十八星宿分別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漢族天文學傢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中國古代天文學說之一,又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國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古代也有類似我國二十八宿的說法。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瞭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瞭區劃星官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