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劇文化瞭解:紹劇的妝容簡介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困境不離不棄的星座
對於每一種戲劇來說,其本身有別於其他戲曲的除瞭唱腔、樂器等特點之外,戲劇演員的妝容也是區別點之一。由於要展現的內容不一樣,妝容也不同。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到紹劇文化中去瞭解它的妝容吧。
包頭
明、清兩代,戲班男旦常用“懶梳妝”代替發型。“懶梳妝”系以紙漿和牛膠塑合而成的女性發髻頭套,清末民初,男旦用銅制圓形“銀泡”,飾於額前的“打頭”綢制紮巾)上。一般用於正旦、悲旦。飾夫人或後、妃用“點翠包頭”或水鉆包頭。
臉譜
紹劇的骨子老戲仍保存不少具有特色的傳統臉譜,或示性格,或表經歷,如《壽堂》中,包公以老生扮,不戴“滿口”長髯),僅戴“一字胡”俗稱“賴喳胡”),開“禿額老臉”腦門至鼻尖塗粉白色,兩頰塗小塊暗紅色,眼窩沿鼻梁外框及嘴唇四周均塗黑色,額頭不畫眉月),戴方翼黑紗帽,穿藍官衣,為清官形象。
《萬裡侯》中,大花鄭子明開歪擺臉白粉底,畫鋸齒形,黑線條),以示被虎抓傷的經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開“改良臉”,重勾金、紅兩色。系六齡童根據紹劇特點設計,突出其神怪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