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由來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上著名的日食事件有哪些
耳雅在《SCI迷案集》裡寫過一句話:“級別的不同直接導致無法溝通無法理解,所謂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隻是用來安慰蠢人的廢話,事實上,三百個臭皮匠,也不會理解孔明先生究竟是在想些什麼。”本期民間故事就將為你講訴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瞭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分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非常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兩千多公斤重。孫權被難住瞭,急得面紅耳赤。後來尋到瞭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傢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瞭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裡。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