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故事之中秋節為什麼要祭月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註重婚姻細節的生肖女
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在中秋節的時候都要舉行一個容重的儀式,什麼呢?就是祭月,那麼童鞋知道祭月在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中的原因嗎?不知道也沒關系,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為什麼要祭月吧。
所謂“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先人的觀念中,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正常生長的保證。《禮記?祭義》中記載:“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視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禮》記載:“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擊鼓奏樂,祭月迎寒的場面。《禮記·祭義》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陰陽關系,祭日於高臺,祭月於坑穴。《史記·封禪書》還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繼續傳承。秦時,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於成山,祭月於萊山。漢武帝時,則“夕夕月則揖”,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於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這就是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