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天怎麼取暖 你們好奇嗎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屬鼠關於戀愛的事
冬天的天氣十分的寒冷,對於現代人來說有著暖氣、空調、暖寶寶各種各樣防寒的東西。不過在古代設備就十分的簡陋瞭,那麼他們是怎麼防寒的呢?本期的古代故事,為你解析。
幾十年前的情形一般是這樣的:一進入冬季,老百姓就手拎個手爐,靠在屋簷下曬太陽。農耕時代,冬季基本上沒有農活,老百姓可以一直這樣曬太陽曬到第二年春季,直到春耕生產開始。
如果有雨雪,沒有太陽曬,一般傢庭都有火筒。再早一點平民都很貧窮,凍死的現象也是有的,形象平民的生活,有一個詞就叫“貧寒”,越冬是普通老百姓很大的難題。
平民冬季也需要外出,這樣可以戴手套。手套的出現,最晚可能是周代,出土文物可以證實這一點,但使用手套的多為貴族,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有出土有絲絹菱羅縫制的手套,平民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現代南方人,稱手套為“手籠”或“手籠子”。手籠又指稱一種筒狀護手,或稱手筒、暖手筒,雙手對合筒中,可保暖,但不如手套那樣便於幹活。手籠出現在明代,證明社會已經有很大的發展,平民開始廣泛地使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