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典故及其出處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不靠臉,技驚四座的生肖
安如意的《人生若隻如初見》說道:“要過多少年,我們才能將激蕩的感情收起,變得緘默從容,告別富於挑逗的美好,告別脆弱的精致,告別無用的敏感?不再會遇到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而是變得茁壯,哪怕被誤認為是倔強。”草木皆兵出自哪裡呢?本期民間故事告訴你。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瞭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隻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瞭秦軍的佈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佈,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佈防有序,訓練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