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故事:毛遂自薦的典故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你存有社交障礙嗎?
有人這麼說:“不許別人懷疑的真理是未被揭穿的謊言。真理掌握在勝利者和當權者手中。如果你覺得找到瞭真理,那你可以毛遂自薦,去執政黨的真理部上班。”想毛遂自薦看來並不容易,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訴毛遂自薦的典故。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瞭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隻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佈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瞭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佈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瞭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瞭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幹什麼?還不與我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