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典故,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你對愛情最介意的是什麼?
有這麼一句話:“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我去做瞭,而你隻能望梅止渴,畫餅充饑,靠想象”這句話中出現的望梅止渴是什麼意思,望梅止渴有什麼樣的典故呢?本期民間故事將為你做詳細的介紹。來一起看看吧。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瞭。曹操的軍隊已經走瞭很多天瞭,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裡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瞭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傢都口幹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瞭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幹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裡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瞭。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幹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瞭,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瞭。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瞭,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傢走出幹旱地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