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的典故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分手瞭還總是提起前任的生肖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以前戰國時期人們的想法,當全部兵力去攻打一個國傢,另一個國傢為救被打國傢,隻要在出兵攻打的那個國傢的門口叫囂,便可以輕松救下被攻打的國傢。本期民間故事將為你介紹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瞭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采納瞭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典故】《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聲東擊西
【相反詞】圍城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