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喉嚨唱歌的蒙古族藝術:呼麥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要麼真的暖,要麼真的渣的三大生肖
呼麥作為一種歌詠方法,流行在中國的蒙古族。其實呼麥就是一種“喉音”藝術的展現,呼麥也是一種古老的唱歌方法,聲音一般是從喉嚨底部發出來的。那麼,大傢對於這種用喉嚨唱歌的蒙古族藝術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呼麥”唱法特點
呼麥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假聲帶也隨之震動。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呼麥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下產生的,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不同於舉世聞名的蒙古族長調的唱法,聲樂專傢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
“呼麥”的曲目
呼麥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別豐富。大體說來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詠唱美麗的自然風光,諸如《阿爾泰山頌》、《額佈河流水》之類;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如《佈谷鳥》、《黑走熊》之類,保留著山林狩豬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三是贊美駿馬和草原,如《四歲的海騮馬》等。從其音樂風格來說,呼麥以短調音樂為主,但也能演唱些簡短的長調歌曲,此類曲目並不多。從呼麥產生的傳說,以及曲目的題材內容來看,“喉音”這一演唱形式當是蒙古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