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彝族火把節三部曲
我們都知道,彝族的傳統特色節日是火把節,其實火把節是很多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在彝族,過傳統節日也是有一些步驟的。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會形成一條條火龍。場面非常盛大,喜氣濃烈。那麼,大傢對於彝族的火把節三部曲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迎火
火把節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制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傢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傢傢戶戶,由傢庭老人從火塘裡接點用蒿桿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
贊火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臺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傢的選美瞭。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