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音樂文化的“活化石”-蒙古四胡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不談戀愛想曖昧?這些生肖女立馬讓你滾
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郭爾羅斯,四胡就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民族樂器。我們經常聽到二胡,可是我們很多人都比較少見到四胡。在舊社會,四胡其實就是民間藝人用來傾訴牧民苦難生活的手段。那麼,大傢對於四胡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蒙古四胡的起源
在古老而又獨具特色的民間樂器中除瞭馬頭琴,流傳最廣的就是蒙古四胡瞭。然而,隨著烏力格爾蒙四胡古族說書)等民族藝術的傳承出現問題,為其伴奏的蒙古四胡也發出瞭“顫音”。據有人考證,四胡從蒙古汗國建立起就廣泛演奏於宮廷、祭祀和軍樂中,從元代開始流行於民間。四胡的琴筒木制,蒙以蟒皮,琴桿用烏木或紅木制成,張四條弦,竹弓,馬尾分成兩股,分別夾在一二弦和三四弦間。四胡的演奏方法和二胡大致相同,但在為蒙古族說唱藝術伴奏時,就有很大不同:有時用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從弦下以指甲頂弦來代替按弦,有時還從弦下彈弦,並用弓桿敲擊琴筒,增強節奏,渲染氣氛,有極其鮮明的民族特點。
新中國建立以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日益繁榮,四胡藝術得到瞭較快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