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負盛名的藏族民歌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貓石對話之2018年十月運勢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當中的代表作,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也漸漸地淡忘這些藏族民歌。但是,藏族民歌發展的軌跡其實也是記錄瞭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等等。那麼,大傢對於藏族的民歌文化到底瞭解不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藏族民歌的種類
從結構和表達形式上來看,西藏民歌可分為“魯”和“諧”兩大類。“魯體”民歌具有又分為“拉魯”即山歌)和“卓魯”即牧歌)兩大類。“魯體”民歌一般句數不等,有三、五、六句,每句音節相等,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相互對應形成穩定的程式。諧體的民歌種類則較多,從地區劃分,有主要流行於雅魯藏佈江上遊地區的“堆諧”,流行於昌都以東的藏區的“康諧”還有“巴諧”又稱巴塘弦子)。從內容與形式來分,有專在儀式典禮上唱的頌歌“諧青”、關於勞動的歌“勒諧”、還有圓圈舞“果諧”、箭歌“達諧”等等。“諧體”一般每首四句,有時六句,但均偶句。每句六個音節,分三頓,每頓二音節。
藏族民歌的特點
藏族的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稱,尤其是每逢盛大節日,藏族便成為瞭一片歌舞的海洋。藏族民歌音域寬廣,曲調悠長動人,內容豐富多樣,主要分為勞動民歌和生活民歌兩種。勞動民歌主要是贊頌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以及豐碩的勞動成果,提醒人們不忘辛勤耕耘。生活民歌則主要在於歌頌愛情、友情等人們之間美好的感情。與地域特點及生活習俗相關,藏族民歌感情充沛,使人聽來如置身於廣闊的草原,使人心胸開闊,有心曠神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