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侗戲藝術特點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星座血型生肖分析(射手、屬牛、AB型)
侗戲是產生於嘉慶年間的一種民族戲種,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瞭,經過長時間的保護和傳承,侗戲現如今也已經是我們國傢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瞭。那麼,大傢對於侗戲瞭解有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角色分類
侗戲角色雖有生、巳之分,但並未形成定型的行當,一般是根據劇中人物的需要來分配演員。隻有小醜有些獨特的表演,動作滑稽可笑,以說白為主,蹦蹦跳跳,稱為“跳醜腳”、演員念白很少,以唱為主。唱腔一般是上下句結構,中間都有過門。侗戲的醜角有比較特殊的表演程式,侗戲中的醜角多扮演各種詼諧或狡猾的人物,在劇中的主要任務是插科打諢、活躍氣氛,沒有本行的當傢戲,表演上比較自由和誇張。
兩大唱腔
侗戲音樂根據唱腔的結構和形式可分為“戲腔”、“歌腔”兩大類。戲腔以平調為主,包括其變化而成的各種腔調,還包括引進侗戲中的漢族戲曲唱腔和民間曲調。歌腔則是由侗族民歌演變而成的唱腔。侗族民歌非常豐富多彩,有琵琶歌、山歌、牛腿琴歌、笛子歌等。這些民歌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侗戲的唱腔音樂之中。在實際運用中,根據劇情的發展需要,也有將“戲腔”、“歌腔”綜合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