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漢族的風俗習慣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星座怎麼看待愛花錢的女生
漢族是咱們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的民族,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所以風士人情也是多姿多彩。每個地方、每個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習俗都不太相同。那麼,大傢知不知道漢族的風俗習慣都有哪些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1、尚農務本
漢族是一個古老的農業民族,自古以來農業人口一直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農風俗源遠流長。從遠古起,漢族就視農業為本業。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就提出瞭“以農業為本”的主張。他說:“倉稟之所以實者,耕農之本務也。”《韓非子·詭使篇》。在尚農思想的影響下,漢族社會形成瞭“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商君書·畫策篇》。“男耕女織”可說是一幅典型的漢族社會風土人情畫。隻是到瞭現代,特別是解放後才有瞭較大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漢族農歷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創立與漢族古代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習俗密切相關。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換,農事和農活的內容也隨著變化。二十四節氣名稱本身的含義,都明顯地反映瞭這一點。至今漢族農民仍習慣按節氣進行農事,安排農活。
與尚農風俗相關的是漢族對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義》雲:“地載萬物者,釋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稱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稱社。《禮記·郊特牲》雲:“壯、祭土,而主陰氣也……壯,所以神地之道也。”發展到後來,漢族社會層層都有社祭。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廣泛,解放前土地廟幾乎到處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