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早課和晚課的內容,早晚課禮儀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對出軌的愛人說再見的星座
在佛教禮儀中,早晚課是佛傢一種醒覺,反省自己的活動。是行者個人專註用功、抒發宗教情操的時機,也是對眾生、社會的關懷與祝福。那麼,早晚課都有什麼樣的內容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去瞭解一下吧。
早課:
早課是全寺僧眾於每日清晨約在寅醜之間)齊集大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各一遍,在念誦的起止都配有梵唄贊偈。其中,《楞嚴咒》為一堂功課,《大悲咒》、“十小咒”等為一堂功課,有些寺院這兩堂功課輪流念,隻有在佛教節日才念兩堂功課。
如果在初一、十五,早課之前加唱“香贊”,即《寶鼎贊》:“寶鼎熱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長。端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長。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天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如果在佛菩薩聖誕或普佛時,則唱《戒定真香》。
一般寺院在平時都是直接從《楞嚴咒》開始。《楞嚴咒》又稱為《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陀羅尼》,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卷。在藏文經典中稱為《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西藏各喇嘛寺院也是每日念誦的。經中說,十方諸佛以此神咒而成無上正覺,誦持此咒有降魔息災、拔濟群苦、制伏外道的作用。《楞嚴咒》的咒文較長,有427句,2620字,其本身就構成為一堂功課。宋元以來一直盛行,特別是南宋和元兩代,叢林每年於安居結夏中定有三月農歷四月十三至七月十三為期的楞嚴會制),節日、祝願、祈禱、薦亡等無不諷誦。